当前位置:首页 > 汽车 > 正文

“药物伤肝”知多少?上海仁济医院联合澎湃新闻等发起调研

  • 汽车
  • 2025-02-25 19:54:20
  • 16

感冒药和保健品,是市民家庭药箱中的常客,然而,它们也可能成为肝脏的隐形杀手。

2020年,“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报道一名27岁的年轻硕士在感冒后急于治愈,混吃了多种感冒药并超量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结果导致了急性爆发性肝损伤,最终不幸身亡,从入院到去世仅7天。

2021年,据《都市快报》报道,宁波一位56岁女性,因为感冒自行服用了5天的感冒药,到浙大一院时已是多脏器衰竭,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才得以生还。

2023年11月,河南一位15岁女孩服用了5天感冒药,随后出现了眼黄、手黄的症状,被诊断为“急性肝衰竭”,最终不得不进行肝脏移植手术,以挽救自己的生命。

2023年,74岁的姚阿姨花3000多元购买了进口保健品调理身体。服用半个月后,她出现皮肤变黄、乏力等症状,就诊于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最终被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

上述这些案例无不在提醒我们,感冒药和保健品的使用必须慎之又慎。医学专家指出,市售约80%的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缺乏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正确认识,混合使用多种感冒药时,对乙酰氨基酚的过量摄入将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可以引发肝衰竭,甚至死亡。

近年来,各种保健品、药酒、药膳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无数追求健康的消费者。然而,原本被视为健康守护者的保健品,也可能具有潜在的伤肝风险。

鉴于不合理用药引起的“药物伤肝”事件层出不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脂肪性肝病诊治研究中心和澎湃新闻、大众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等共同发起本次公益调研,旨在充分了解公众对药物伤肝和合理用药的认识,以及目前的现状。

为保护您的隐私,本次调研将采用匿名方式,调研已获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您可直接点击链接http://vclass.hexindianqi.cn/tea3/in,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参与调研。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