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资本秘闻
“
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产业发展浪潮滚滚向前,总有企业不懈于转型与扩张,海尔集团便是其中一员。
”
宣布拟约25.19亿元拿下(002527)控制权后,海尔集团又拟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30.5亿元)控股汽车之家,持续数月的收购传闻也就此“落槌”。短短一周内,海尔集团拟“砸钱”约155.69亿元进行产业扩张,其“开疆拓土”的大动作在资本市场上极为惹眼。虽然已手握6家上市公司,2024年迈入4000亿级营收,但对于海尔集团来讲仍不是终点,这一次大刀阔斧的“+2”,将使汽车之家入局海尔集团汽车产业生态,新时达则将与海尔集团并肩于工业自动化大战场。
一周内连下“两子”
一周之内,海尔集团祭出了两个收购大动作。其中,在市场上流传许久的收购汽车之家事项也于近日得以“官宣”。
据海尔集团官网,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与旗下云辰资本达成协议,卡泰驰控股将以总价约18亿美元收购云辰资本持有的汽车之家已发行普通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卡泰驰控股将持有汽车之家约41.91%的股份,成为汽车之家控股股东。
无论是创始人李想还是后来的“东家”中国平安,都足以让汽车之家成为资本焦点。在中国平安的推动下,汽车之家已在2021年登陆港股市场。对于海尔集团而言,此次瞄准汽车之家背后的核心关键词是“数字经济”。
发展40余年,海尔集团的标签早已超出“家电”的范畴,已布局智慧住居生态、大健康产业生态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三大赛道。而卡泰驰控股,便是海尔集团在数字经济产业生态赛道打造的汽车生态品牌。收购汽车之家,则将加速卡泰驰控股构建汽车产业新生态,完善海尔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布局。
从汽车之家财务情况来看,2024年实现营收、净利均处于小幅下滑态势。iFinD显示,报告期内,汽车之家实现营业收入约为70.4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16.2亿元。
在收购汽车之家之前,海尔集团刚刚宣布了战略入股新时达的消息。
据了解,海尔集团旗下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有限公司将取得新时达10%股份及19.24%表决权,并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海尔集团将成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此外,青岛海尔卡奥斯工业智能有限公司拟认购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的股票。根据约定,本次收购所支付的资金总额合计约为25.19亿元。
经计算,一周之内的两次收购,海尔集团拟合计豪掷超150亿元进行资本扩张。敢于花钱的海尔集团,产业发展迅猛。数据显示,2024年,海尔集团全球收入4016亿元,增长8%;全球利润总额302亿元,增长13%。这是集团创业40年来交出的最好“成绩单”,也是首次迈入4000亿级营收。
针对相关情况,北京商报记者向海尔集团方面发去采访问题进行采访,但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回复。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集团公司短期内在资本市场上连续宣布并购,这种密集的资本活动可能意味着集团正进入一个快速扩张的新阶段。通过大规模的资本并购,集团或能加速其多元化布局和生态构建。这些并购动作不仅有助于集团提升市场竞争力,还能为其带来持续的业绩增长。
左手加码右手追赶
短时间内宣布两项大手笔并购,海尔集团加速“跑马圈地”。如果说收购汽车之家是海尔集团在汽车产业新生态上的加码,那么收购新时达则是海尔集团在领域上的追赶。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与海尔集团同属家电行业的与早已切入机器人赛道。早在2015年,美的集团就开始涉足机器人领域,根据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2月5日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的发言,如今,美的机器人与自动化板块业务营收已突破300亿元,拥有库卡、瑞仕格、高创、极亚精机等品牌,成为全球前四的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
格力电器方面,公司2024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依据不同的客户的需求,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及船舶、钢构焊接领域提供智能化的机器人自动化应用解决方案,例如,面向新能源光伏、锂电领域,公司开发了 GR35、GR50 等六轴机器人系列产品。
而海尔集团此次“相中”的新时达则以算法和软件为核心,基于对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了三大业务板块,其中便包括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根据行业咨询机构MIR睿工业数据表明:2023年,新时达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国产第四,全球第十二。另外,公司也是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中最早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的企业。
对海尔集团而言,拿下新时达的控制权,可与其共享全球供应链、数字化营销、精益管理、品牌资源等各项能力,加速新时达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实现行业引领。而对于在机器人领域的规划布局,海尔集团并未多言。不过,紧随同行发力机器人赛道的海尔集团,在该领域的后续动作也引发市场关注。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集团宣布控股机器人赛道的上市公司之前,行业内已有巨头企业涉足机器人领域,这表明机器人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潜力。集团此时入局,可能是看中了机器人市场的增长机遇,以及机器人技术在智能家居、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通过布局机器人赛道,集团可以进一步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增强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优势。
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3500亿
自1984年成为青岛电冰箱总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以来,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瞄准家电行业,带领公司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1993年,张瑞敏主导青岛海尔()上市,开启了海尔集团的资本之路,公司的资本版图也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发展而一路扩张。
当前,海尔集团旗下有海尔智家、、、、5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众淼控股1家港股上市公司,海尔智家也系H股上市公司,即当前“海尔系”旗下唯一的一家A+H股上市公司。其中,海尔集团大健康产业生态便是以海尔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莱士3家上市公司为核心进行构建。
王鹏表示,集团公司短期内频繁进行大规模资本并购,其战略逻辑可能在于多元化布局和产业链延伸。通过收购不同行业的企业,集团或能快速拓宽业务范围,增强盈利能力,也可能有助于集团在技术、市场、渠道等方面实现协同效应,提升整体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先后宣布并购新时达、汽车之家之外,海尔集团2024年底还有一项重大资本动作,不过宣告折戟。2024年12月23日,海尔生物、上海莱士同时发布相关重组公告,海尔生物拟换股吸收合并上海莱士,此次交易也被市场看作是“蛇吞象”式并购。然而,筹划未足半月,今年1月6日晚间,海尔生物、上海莱士双双公告称,决定终止上述换股吸收合并事项。
交易行情显示,截至2月21日收盘,海尔智家、海尔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莱士、雷神科技、众淼控股、新时达、汽车之家的总市值分别约为2456亿元、107.6亿元、81.62亿元、449.4亿元、 43.4亿元、17.4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6.31亿元)、108.5亿元、295.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75.7亿元),8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合计约3500亿元。
“海尔是海,海纳百川。”在海尔集团创业40周年纪念会暨未来十年发展战略研讨会上,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曾表示,面对新时代的挑战,海尔将迎来一次又一次战略、组织和机制的转型。
未来,海尔集团将如何“海纳百川”?又将如何面对转型路上的成与败?作为资本巨头,海尔集团的每一步都备受市场期待,也牵动着每一位投资者的心。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