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万联证券再提重启IPO,中小券商上市之路难言平坦

  • 国际
  • 2025-02-20 14:36:26
  • 13

界面新闻记者 | 刘晨光

万联证券拟再冲刺IPO ,颇受外界关注。

据悉该公司于近期召开了2025年高质量发展大会,其中提出全力推进加速公司上市、提升分类评级、获取公募牌照、发展特色业务和实施党建领航五大工程。实际上,在2024年年初的大会上,公司就阐述了上市的目标。

公开资料显示,万联证券是广州市属全资国有证券公司,于2001823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公司总部设在广州市。天眼查显示,今年116日,万联证券发生工商变更,注册资本由约59.54亿元增至约68.04亿元。

事实上,万联证券此前曾努力尝试过登陆资本市场,万联证券曾在20197月预披露招股说明书,20204月获证监会反馈意见。20223月,因为战略调整,万联证券终止了IPO申请,并表示将根据实际情况择机重启A股发行申请。

业内人士认为,202010月广州金控原董事长兼万联证券董事长李舫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或给万联证券上一次的IPO之路增加了不确定性。

资深券业人士王剑辉告诉界面新闻,按照经验来说,公司IPO过去几年内曾终止,特别是由于自身出现的一些问题而终止,重新再推进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不一定能够按照机构预期的日程来完成各项工作

Wind数据显示,2023年万联证券经纪业务收入排名第57名,投资银行业务排名第58位,资产管理业务收入排名第34位,自营业务收入排名43位,主要业务处于行业中游水平。

A股目前政策对于券商IPO没有更多积极的支持,港股的话相对估值较低,但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不过对于地方国有券商来说,有些目标的提出只是每年的例行公事而已。”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界面新闻记者,如果此前的终止是因为个别人士的原因,那么万联证券也可能很快可以再申请。

王剑辉指出,从整个行业来看,在当前市场环境并不是特别明朗的情况下,机构的资金需求还都是比较旺盛的,都希望通过补充长期的股权资金来提升自己的信用水平和自身的资产质量,但是对于当下的市场而言,特别是可能投资者对市场前景还没有形成一致性积极乐观的预期,这些排队上市的机构可能还需要更多的耐心。

Wind数据显示,除了万联证券之外,还有包括东莞证券、开源证券、渤海证券、财信证券和华龙证券等多家券商在排队上市。这些券商均属于中小券商。其中,华龙证券、财信证券、开源证券以及渤海证券审核状态为已问询,东莞证券的状态为已受理。

早在20156月,东莞证券便递交了首发上市申请材料并获受理,201612月完成首发反馈意见的回复,并于20171月披露招股书预披露更新。中间几经波折,20232月,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推出,深交所于2024年32日受理了东莞证券的IPO平移申请。2024331日起东莞证券IPO审核进入中止状态。3个月后,东莞证券向深交所提交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恢复审核的申请》及IPO更新申请文件,深交所受理了上述文件,东莞证券IPO已恢复审核。

界面新闻记者留意到,除了上述已经处于排队中的券商之外,去年也有券商暂停了上市的进程。如去年6月份,辅导备案4年后,华金证券撤回了辅导备案。同月,上交所官网披露,因华宝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中金公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有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王剑辉告诉界面新闻,当前行业估值处于阶段性的一个小高点,如果能够这个时间能够完成上市,对机构的融资规模还是有比较有好处,不确定性就在于节奏把握上,可能监管会有一些考量。

王剑辉指出,中小机构完成上市,对于公司资本结构改善,乃至于市场地位,会有一个质的飞跃。但同时也带来更多挑战,因为上市以后机构要面对投资者,自身经营活动的一举一动都需要各项逐一披露,经营的任何一些失误都会直接带来市场化的影响。

“公司到底是以长期发展为主,还是以市场的中短期波动为参考标准,这可能是需要长期平衡的过程。”王剑辉补充说。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丁臻宇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扎堆上市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政策层面“新国九条”锚定金融强国,引领金融高质量发展,夯实金融强国基础,践行金融强国战略;市场层面,AIPO常态化为券商融资开辟渠道。

丁臻宇认为,中小券商此时上市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优势在于突破资本瓶颈,助力两融、衍生品等重资本业务发展;提升品牌价值,获得信用背书,有助于吸引人才和机构客户。同时,中小券商也要面对三大痛点:盈利能力分化、业务同质化严重、合规成本攀升。若中小券商上市进程放缓,行业内兼并重组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副所长余洋告诉界面新闻,总体来说,短期内中小券商上市的难度较高,新获IPO的可能性不大,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有限的IPO上市资源需要优先支持硬科技产业。2024IPO节奏调整后,IPO资源向硬科技产业倾斜的政策导向十分明显,监管层对拟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和业务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硬科技企业通常在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未来增长潜力方面更具优势。相比之下,券商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中小券商在IPO审核中的优先级相对较低。

还有就是中小券商“护城河”不宽,长期业绩增长难以保证。余洋认为,一方面,券商行业整体呈现“马太效应”,头部券商凭借规模优势、品牌影响力和多元化的业务布局,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中小券商在经纪、投行等传统业务上难以与头部券商竞争,且在创新业务方面也缺乏足够的资源投入。另一方面,中小券商的业绩受市场环境影响较大,2024年不少券商投行业务受到IPO放缓的冲击,营收和净利润大概率出现双降。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券商的长期业绩增长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难以满足IPO审核中对持续盈利能力的要求。

此外,余洋认为,A股市场已有51家上市券商,行业证券化率约50%,上市券商数量过多而非过少,需要通过行业并购推动行业分别向世界级、专业化、差异化等方向继续突破。

2024年,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活跃,如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国信证券合并万和证券、国联证券合并民生证券等,在股东布局调整、业务整合需要、市场竞争压力等因素影响之下,未来将有更多券商并购案例出现,推动证券行业的不断优化和向前发展。”余洋表示。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