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闻基期舞
日前,随着申万宏源年报的披露,富国基金2024年经营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从财务状况上来看,这家老牌基金公司净利润已连续三个年度录得下滑,面临着财务指标上的持续承压,也反映出在公募行业蓬勃发展背景下该公司战略上的失误。此外,在监管提倡发展权益基金,提高投资者获得感的当下,富国基金旗下权益产品的发展和收益显然也与监管愿景背道而驰。
2024年净利17.51亿元
裴长江近半任期内富国基金业绩同比下滑
富国基金,作为国内首批设立的十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自1999年成立以来,一直备受业界关注。然而,近年来其经营业绩却持续下滑,令人堪忧。据申万宏源证券日前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富国基金再度实现了净利润的下滑,这已经是其营收净利达到高点后的连续第三年下滑。
Wind数据显示,富国基金的营收净利自2021年达到高点,当年实现营收83.06亿元,实现净利25.64亿元,较前一年度分别增长了56.21%和55.25%。但好景不长,2022年开始,富国基金的经营业绩就开始了持续承压。2022年~2024年的三年间,富国基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3.59、亿元67.15亿元和64.05亿元,较比前一年度分别下降11.40%、8.75%和4.62%;分别实现净利润20.66亿元、18.14亿元和17.51亿元,较比前一年度分别下降19.42%、12.21%和3.46%。
而长期盈利下滑往往被视为战略失误的标志。从当前的行业背景来看,自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以来,以易方达、华夏等为首的不少头部公司都已调整战略,通过降本增效等方案促使财务数据重回正轨。但从富国基金的财务状况来看,这家老牌公募基金显然在战略上未能及时调整或调整不力,导致净利连续亏损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在股东之一由海通证券变更为国泰君安,且国泰君安旗下公募牌照众多的情况下,或将招致股东方对富国基金整体战略的质疑,也或将对其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净利润的连年下滑,也很难说没有着时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管理不当的原因所影响,也或将招致股东方对高管层的质疑,尤其是作为海通证券委派的裴长江,在股东变更的当下无疑将受到一定的非议。
从履历上来看,富国基金现任董事长裴长江来自于被国泰君安合并的海通证券,自2019年3月上任,现任总经理陈戈则为市场化聘任,自2014年1月上任。从任期来看,在裴长江6年的任期内,富国基金的净利有3年时间在下滑;而在陈戈长达11年的任期中,富国基金的净利有6年时间较比前一年出现下滑。
事实上,任期内近半时间净利下滑早已引发了市场对裴长江身兼多职的质疑,除担任富国基金董事长外,裴长江还担任海通证券董秘,海通期货董事长等职。市场普遍认为,多重身份使得他的管理精力受到了一定的分散,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富国基金的运营和管理中,因此裴长江在富国基金的管理上可能存在疏忽和不足,导致了公司经营业绩的持续下滑和投资者信任的下降。
主动权益基金溃败
富国基金旗下投资者获得感缺失
值得注意的是,在申万宏源年报2025年的展望中,富国基金提出,将进一步加强投研能力建设、优化产品结构、强化合规风控,建立多元立体的投资者服务体系、提升投资者回报,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更好发挥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富国基金似乎确实应该向着这些方面努力。首先从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来看,当前富国基金正面临着主动权益基金业绩不断亏损的困境。Wind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富国基金旗下的13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近40%收益亏损;拉长时间来看,上述132只主动权益类基金中有着45只基金自成立至今仍亏损,占比达34.09%。
而这种亏损也体现在富国基金旗下的百亿基金经理身上,在2019年的牛市行情中,伴随着富国基金规模的增长,朱少醒、王园园、曹文俊、李元博等一批知名基金经理都曾凭借业绩跻身百亿规模基金经理行列。但近两年来,随着业绩的下滑,目前的富国基金旗下仅剩下了朱少醒、王园园、林庆三位在主动权益方面仍超百亿的基金经理。其中,朱少醒唯一在管的富国天惠精选成长至今近两年、近三年收益仍为负数;王园园在管的富国价值创造混合为首的一批基金至今也普遍保持着近两年收益10%左右的亏损。
从影响上来看,主动管理能力往往被视为基金公司投研实力的直接体现,头部公司也往往通过权益产品的高收益吸引资金,巩固行业地位,富国基金旗下产品的表现无疑反映了其投研能力亟待加强,也将对其品牌声誉和市场份额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次从产品结构来看,虽富国基金目前的产品构成中非货基金占据大头,但其中权益基金的增速却有着疲软的态势。以2024年为例,富国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增长了1808.4亿元,其中仅货币基金就贡献了938.16亿元的规模增长,再除去债基所贡献的超600亿的规模增量,富国基金旗下尤其是主动权益产品的规模增量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最后从投资者获得感来看,虽净利润已连亏三年,但过去三年富国基金仍凭借着存续产品和新发基金收取着不菲的管理费。Wind数据显示,2022年~2024年上半年,富国基金的在管基金数量从276只突破至342只;而在2022年~2024年的三年时间里,富国基金合计收取了管理费140.62亿元。
但与之相对的,富国基金旗下产品却并没有实现较好的业绩,2022年~2024年上半年,富国基金旗下基金合计亏损达1019.1亿元。基民资产的缩水与基金公司的高额管理费无疑形成鲜明对比,也使得市场对富国基金的治理能力和管理层责任心产生质疑。另外,在当前监管不断出台各种文件,不断在各种场合提倡以投资者为本,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同时富国基金高管也不断提出以持有人利益为先的背景下,富国基金的这种做法显然难言是一家合格的基金公司。如果富国基金不能及时调整战略、加强投研能力建设、优化产品结构并提升投资者获得感,那么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将令人堪忧。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