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每一口饮料可能都在伤害心脏,1个简单动作就能避免

  • 生活
  • 2025-01-21 11:04:07
  • 9

原创 腾讯医典 腾讯医典

早上,喝一袋早餐店里最常见的袋装豆浆。

平时喝水,担心自来水里杂质多,不干净,选择喝饮水机里的水,或者喝瓶装水。

想喝饮料了,点一份奶茶或者买一瓶可乐。

有没有发现,你喝的每一口水或者饮料,似乎都离不开这个物质——塑料。

现如今,塑料不仅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更进一步,它可能已经悄悄地入驻到我们的身体之中!而它的危害可能远比我们想象中更严重......

最近,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发现,在我们平时饮用水中,每升瓶装水中约含有24万个可检出的微纳塑料颗粒[1]!

研究人员采用了最新的光学显微成像方法,检测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瓶装水或者桶装水中微塑料,包括纳米塑料的存在。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固体塑料颗粒,其中小于1微米(0.001毫米)的颗粒称为纳米塑料,纳米塑料甚至可以穿过人体细胞膜[2]!

该研究发现,每升瓶装水中发现的约24万个塑料微粒中,90%是尺寸更小、危害更大的纳米塑料!

那么,实际进入我们身体的微塑料有多少呢?

据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估算,我们平均每周吃进身体的塑料约为5克,这重量相当于一张银行卡[3]。

而我们摄入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毫无疑问,就是喝水(其他来源依次为贝类、啤酒和食盐)。

很多人觉得,我们用塑料那么多年了,好像对身体没啥影响。

确实,我们吃进去的大部分微塑料都可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但是还是有小部分微塑料会残留在我们体内。

目前,已经在多个人体器官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包括我们的大脑、心脏、肺脏、以及胃肠道等等[4,5,6]。

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微塑料可能正在损害我们的心血管!

这项研究分析了304位接受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对他们手术切除的颈动脉斑块进行检测[7]。

结果发现,150名患者(58.4%)的颈动脉斑块中检测到聚乙烯颗粒,其中平均每毫克斑块组织中约有21.7微克;31名患者 (12.1%) 测量出聚氯乙烯颗粒,平均每毫克斑块组织中约含5.2微克。(聚乙烯和聚氯乙烯是日用塑料的常见类型)

而对这些患者的长期跟踪调查后发现,斑块组织中微塑料含量越多的人,他们的预后情况往往越差。

在34个月的随访期间,相比于颈动脉斑块中没有检测到微塑料的患者,颈动脉斑块中检出微塑料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卒中或者全因死亡风险增高了353%!

当然,这个研究只是观察性研究,揭示的是微塑料与心脏危害有关,不能证实其中的因果关系。但也足够警示我们,微塑料与健康损害有着密切的关系。

虽说微塑料可能对我们人体有一定影响,但生活在现代社会,完全避开塑料显然是不太可能。

不过,能尽量少摄入微塑料,总归有益无害。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们减少摄入水中的微塑料吗?

答案是,有!而且非常简单!

那就是,把水烧开了再喝。

我国的一项研究发现,烧开后的自来水,其中的微塑料含量会大大下降,而且水温越高,效果越好,水越硬(所含钙和镁的量高),去除微塑料的效果也越好[8]。

你肯定在想:什么?就那么简单吗?为什么把水烧开就能去除微塑料呢?

这其中的原理和我们烧水时常见的“水垢”密切相关。

水中的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微塑料,在沸腾后可以与自来水中的碳酸钙 (CaCO3) 结垢发生共沉淀。简单来说,就是微塑料被水垢包裹住一起沉淀了下去。

因此,烧开后的水,微塑料含量会大大降低。此外,研究还发现,煮沸对颗粒直径更小的纳米微塑料更有效果。

这么看来,多喝热水的好处又多了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已经烧开的水,就别再倒入塑料容器里,还有喝的时候取上方的水最好。

平时,尽量少接触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我们可以:

1.少用微波炉加热盛有食物和饮料的塑料容器;

2.少用塑料制品包装和储存食物(尤其滚烫的食物);

3.少用塑料餐具(常见替代品:瓷碗、玻璃和金属饭盒等);

4.用完的塑料制品不要乱扔,做好垃圾分类。

一般来说,正规的塑料制品上面都会有一个三角形的小编号:

任何编号都是可以用的,只是不同编号代表着不同的塑料制品属性[9]。

在需要使用塑料来加热食物的情况下,可以注意选择PP(标号5)和PC(属于标号7),这两种材质的塑料可在120℃的高温中使用,可以盛放热水,也可以用微波炉加热。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好还是有意识地少用塑料,既为环保做贡献,还对自己健康好,何乐而不为呢~

审核专家:蔡婧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研室副教授

参考文献

1. Qian, Naixin, et al. "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1.3 (2024): e2300582121.

2. A J G , B A T H , C M B ,et al.Current opinion: What is a nanoplastic?[J].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8, 235:1030-1034.DOI:10.1016/j.envpol.2018.01.024.

3. https://assets.wwf.org.au/image/upload/v1/website-media/resources/pub-no-plastic-in-nature-assessing-plastic-ingestion-from-nature-to-people-jun19?_a=ATO2Ba20

4. Zhiyong Liu et al.,Anionic nanoplastic contaminants promote Parkinson’s disease–associated α-synuclein aggregation.Sci. Adv.9,eadi8716(2023).DOI:10.1126/sciadv.adi8716

5. Detection of Various Microplastic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ardiac Surger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23; 57 (30): 10911. https://doi.org/10.1021/acs.est.2c07179

6. Yan Z , Liu Y , Zhang T ,et al.Analysis of Microplastics in Human Feces Reveals a Correlation between Fecal Microplastics and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Status[J]. 2021.

7. Marfella, Raffaele, et al. "Microplastics and nanoplastics in atheromas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90.10 (2024): 900-910.

8. Yu, Zimin, et al. "Drinking Boiled Tap Water Reduces Human Intake of Nanoplastics and Microplastic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2024).

9. 付露莹, 王锐, 张有林. 食品包装材料研究进展[J]. 包装与食品机械, 2018, 36(1): 51-56.

*腾讯医典内容团队出品

阅读原文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