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创业 > 正文

【评论】博世科控制权四年内三变,当中隐情值得深究

  • 创业
  • 2025-01-17 23:42:06
  • 10

文/吴治邦

博世科(300422.SZ)1月15日晚公告,收到控股股东宁国市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国国控”)的通知,近日,宁国国控正在筹划重大事项,该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预计本次交易完成后,交易对手方将获得公司不超过总股本29.9%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这意味着公司四年内将迎来任实际控制人。

回顾博世科过去两次控制权变更,先是在2021年,公司创始团队王双飞、宋海农、杨崎峰、许开绍与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公司实控人变更为广州市人民政府。按彼时签订的控制权拟发生变更公告,股权出让方需承诺给出业绩承诺:2020年度预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20,000.00万元,2020年度、2021年度合计预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45,000.00万元,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合计预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75,000.00万元。不过,事后博世科的业绩情况来看,自2021年起便未实现业绩承诺。

仅仅一年后的2022年12月27日,博世科又宣布拟易主于宁国国控,并在2023年完成了控制权的正式变更。

广州环保投资集团与博世科的主营还有一定的关联性,而后的宁国国控及本次拟入主的控股股东,则完全是没有产业链上的强关联。作为一家环保领域的上市公司,本次拟入主的控股股东却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行业,这显然让博世科未来的命运有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上市公司归根结底需要稳健的经营,频繁更换控制权显然对经营的改善于事无补,反而有可能加剧公司治理的震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博世科控制权频繁变更呢?个人认为交易监管部门在此次给出股权变更批文时应当深究。

首先,博世科自2021年起的连年巨亏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经营大环境的变化,还是公司管理存在着重大瑕疵,亦或是过往会计处理存在着重大问题。以2021年业绩情况为例,公司针对巨亏的原因提及“公司原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的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减值,个别项目因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存在明显减值迹象,对个别项目补提减值准备。”、“根据预计可变现净值对存货中的合同履约成本补提跌价准备”等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自2021年起,博世科账面的主要资产便是合同资产、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两项财务数据连续多年的金额均超10亿元,其中2024年三季报分别为12.7亿元、13.85亿元。那么,这些资产质量到底如何?未来,是否会继续给公司巨亏埋下隐患?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宁国国控先后谋划离场,是否与博世科的资产质量有关。

其次,博世科短时间内频繁易主是经营原因,还是部分股东之间利益上的博弈。按照公告显示,博世科创始股东与宁国国控、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签订股权转让协议时均设置了业绩承诺,其中与宁国国控还就应收账款的回收考核进行了约定,就业绩承诺而言,博世科创始股东显然未能按约实现,这也势必带来巨额的业绩补偿。以创始股东与宁国国控的协议为例,上市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低于5000万元、1亿元的,创始团队应分别就当年的业绩承诺差额进行补偿,当年应补偿金额=(上市公司当年承诺归母净利润-上市公司当年实现归母净利润),补偿金额分别以5000万元、1亿元为限。考虑到当前博世科的经营情况,博世科的创始团队需支付1.5亿元的业绩补偿。

如上文提及的那样,上市公司需要稳健的经营来回报市场,频繁更换控制权以及经营方向,显然让投资回报无从谈起。考虑到股权变更及控制权的变化需要取得交易监管部门的准许,因此监管部门有必要对控制权的异常变化进行深入调查,回应市场疑虑。

有话要说...